陳豐,男,1981年1月生,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當選中國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分會理事、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巖土力學分會常務理事、天津市地質學會理事、天津地震學會地球物理勘探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水工環地質調查研究、巖土工程全過程咨詢等工作,是天津市地礦局三、四、五周期巖土工程學科帶頭人,杰出創新型人才,入選地礦局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第一層次并領銜城市更新巖土技術創新團隊。作為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主持完成各類地質調查、巖土工程項目數百項,獲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天津市海河杯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8項、二三等獎數十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主編參編《天津市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規程》《天津市巖土工程信息模型技術標準》《天津市鉆孔灌注樁成孔、地下連續墻成槽檢測技術規程》《天津市軌道交通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標準》等規范標準多部。為美麗天津現代化大都市規劃建設以及本地區地質勘測、巖土工程行業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天津市青年崗位能手、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榮獲第12屆天津青年科技獎、第2屆中國地質學會金羅盤獎。
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科委科技專家、天津市工程勘察設計專家、天津市勘察設計協會評優專家、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天津市水務局水土保持方案評審專家、天津市水務局基坑降水水資源論證評審專家、天津市地質學會“地學高端智庫”專家,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家服務基層重點聯系專家。受聘天津市勘察設計協會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繼續教育授課講師,受聘天津城建大學地質與測繪學院企業導師。
主要承擔項目
1.主持完成天津市中心城區淺層地下水水文地質特征調查及數據庫建設項目。該項目屬于天津市礦產資源費補償項目,詳細查明了天津市中心城區80米以淺水文地質結構與補徑排條件、地下水動態特征及影響因素,同時,詳細分析了水化學特征及形成條件。在方法上,創新采用拐點半對數法等多方法演算水文地質參數,確保數據和成果可靠詳實。此外,該項目創新提出了基坑抗突涌臨界開挖深度的概念,并進行臨界開挖深度科學區劃,有效提升成果在規劃和建設活動中的指導作用。2017年,該項目通過天津市權威專家組評審,獲評優秀級。
2.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完成天津自貿區(東疆港區)工程地質調查研發項目。該項目對淤泥質土、吹填土的巖土特性和工程質量進行了科學區劃。通過一系列對比試驗,確定了吹填土固化處理最優水泥摻入比,構建了基于輕型動力觸探估算吹填土承載力的公式。這些成果具有很強應用針對性和創新性,有效推動了軟土治理技術的進步。2018年,該項目得到天津市權威專家組評審好評。
3.主持完成天津地鐵大廈(環球置地廣場)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該項目位于海光寺中心城區,主樓高度150余米,3層地下室與地鐵1號線海光寺站結建連通,是當時天津首個超高層地鐵上蓋建筑。通過多方法綜合勘察測試,依托精細的土工和水文試驗取得詳實的巖土參數,進行多方案試算比較和優化,成功解決了狹小復雜條件下深基坑與地鐵結建的巖土工程技術難題,節約造價數百萬,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該項目先后獲得2009年度天津市海河杯一等獎和2010年度全國優秀勘察設計行業獎二等獎。
4.主持完成泰安道五號院巖土勘察工作。該項目是市重點工程之一,位于原天津市委大院,其主樓高度達258m,基坑深度超18m,且緊鄰開灤礦務局大樓、納森舊宅、原英國領事官邸等多座具有特殊風貌的建筑,周邊環境極其復雜??辈爝^程中,巧妙的將水工環地質、巖土工程理論與現場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創新運用拐點半對數法等水文地質參數計算方法和FLAC3D巖土數值計算方法,經過精心勘測和科學的評價,解決了復雜條件下保護歷史建筑的巖土工程技術難題。該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先后獲得2017年度天津市海河杯一等獎和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獎一等獎。
5.主持完成天津灣海景項目巖土勘察工作。該項目位于河西區臺兒莊路海河畔,是一處引人注目的大型地標性建筑群,包括超高層建筑和深基坑群,其中最高的建筑達到198米,基坑深度最深可達22米,緊鄰海河。在勘察過程中,我們運用了第四紀沉積學理論、固結理論以及一系列復雜條件下的綜合勘察測試新技術,全面而精確地識別了古河道新近沉積土等不良地質條件,并獲取了準確可靠的巖土參數。基于變剛度調平和變形協調的巖土設計理念,我們優化并提出了主裙樓樁基方案。針對復雜的邊界條件,因地制宜提出科學的組合型支護止水體系,實施效果良好,有效保障項目及周邊海河堤防等環境設施安全。項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特別是天津灣C2、C3地塊榮獲2022年度天津市海河杯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