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鎖,男,1984年4月生,畢業于河海大學,高級工程師,注冊測繪師,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事。
長期從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工作,是天津市地礦局第五周期測繪地理信息學科帶頭人,入選局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第一層次并領銜數字賦能技術創新團隊。主持局級及以上科研項目3項,作為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承擔地質調查、自然資源調查、地質信息化等類型項目20余項,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獎5項,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2項,天津市優秀測繪工程獎10項。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榮獲首屆天津市青年創新創效之星。
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協會專家庫、天津市地質學會“地學高端智庫”專家,受聘天津城建大學企業導師。
主要承擔項目
1.主持完成天津市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服務項目。該項目查清了全市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核算其價值量,并摸清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詳細情況。結合地籍調查、確權登記等進展,逐步理清使用權狀況,在自然資源底圖基礎上,形成包含實物量圖層、價值量圖層、產權圖層等共同構成的資產“一張圖”。通過協同管理各類底圖底數,有效支撐統一履行所有者職責。
2.主持完成天津市第一次地質災害風險普查項目。該項目通過開展天津市地質災害致災條件調查、重點隱患排查和歷史災害災情調查,全面摸清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底數。通過開展區域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客觀認識到我市地質災害風險程度。建立的地質災害風險普查空間數據庫,為地方政府在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方面提供了權威的地質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切實保障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完成天津市突發性地質災害物聯網監測項目。該項目在已開展的天津市地質災害調查排查的基礎上,充分研究了我市地質災害成因機理,并構建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模型。運用科學經濟的地質災害監測手段,針對威脅人數較多、險情嚴重、危害性大且穩定性差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了地質災害物聯網監測預警工作,建立專群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該項目的順利完成,推動了我市地質災害網格化監測預警由被動應對到主動預警、實時預警的轉變,實現了地質災害評價的科學化和監測預警的智能化,達到了精準服務防災減災的信息化工作目標。
4.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完成天津市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平臺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該項目基于天津市多年地質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空間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GIS)、數字制圖等信息化技術,對天津市地質行業多源、異構、分散、海量的地質數據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分類、數據標準化處理、整合建庫以及目錄服務系統的開發等工作。最終,建立了覆蓋全市、標準統一、專業齊全、內容完整、準確權威、安全可靠的天津市城市地質數據資源。
5.主持完成天津市地熱資源監管信息平臺建設項目。該項目圍繞我市礦產資源監管業務需要,綜合使用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數據庫等多種先進技術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礦產資源的動態監管與預報預警,開發了天津市礦產資源監管信息平臺,實現了礦產資源監管實時化和管理精細化。此外,基于統一的服務接口和權限體系,開發了包括地熱監管、礦權管理、預警預報、指揮調度、數據上報以及掌上礦政移動端APP在內的多項業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