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地質中心篇
2022年1月8日,天津報告2列新冠病毒陽性病例,病毒檢測為奧密克戎毒株,天津成為國內首座正面應對奧密克戎疫情的城市。由于該類型新冠病毒存在傳播速度快、隱蔽性高的特點,很快津南區成為這次疫情阻擊戰的主戰場。
1月14日,我中心栗紅宇、李朝柱、李大鵬、楊帆、王忠、解其鵬六名同志接到上級黨委命令支援津南抗疫戰斗。作為我中心的優秀黨員和群眾,他們每個人在接到命令后都毫不遲疑、即刻交接工作、隨即趕赴集合地點。時間緊迫,他們只是電話里告訴家人要去支援抗疫工作,并毫不猶豫的從工作一線踏上抗擊疫情的征程。在這特殊時刻,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他們奔赴一線的身影仿佛也在告訴著我們,這次疫情阻擊戰我們一定會勝利。
僅僅休整了4、5個小時,他們便開始了正式的抗疫戰斗。15日凌晨5點,抗疫小組進駐咸水沽鎮津九軒小區,面對該小區管理人員被隔離、配合人員少、小區情況不明等問題,我們的抗疫小組成員們沒有畏縮,主動扛起責任,馬上開展了抗疫物資分配、小區環境消殺、組織入戶核酸檢測等工作,經過15個小時的連續戰斗,順利完成了該小區的抗疫工作梳理、全員核酸檢測等工作,第一場戰斗順利告捷。
1月16日,抗疫小組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進駐疫情出現最早也最嚴重的寶業馨苑社區,組織配合開展入戶核酸檢測工作。當前,該小區居住有5000多人,其中存在40戶隔離及咸水沽七小密切接觸的情況,另外,該小區樓宇未加裝電梯,工作人員需要爬上爬下的進入每一戶人家,這對抗疫小組成員的防疫和體能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面對考驗,我們的抗疫同志們再次發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畏艱難,連續作戰16小時,最終在午夜前完成該小區的全部核酸檢測任務。
“敢打敢拼、能打善拼”是地勘人的特殊品格,這種品格也正是當下戰勝疫情所需要的。進駐津南疫區的黨員干部都肩負著各級黨委的重托,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高度的責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投入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在這里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他們與津南區人民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筑牢天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為全面打贏奧密克戎防控阻擊戰貢獻著地勘人的力量。
這一晚 在津南
/文:工程地質中心逆行干部
結束一天戰疫的忙碌
費力脫下緊實的防護服
終于得空打開手機
伴著叮叮聲彈出滿屏信息
有領導的叮囑、同事的祝福
有朋友的問候、親友的關注
更有妻子的揪心、孩子的期盼
這一晚,在津南
我不孤單
身旁疲憊的戰友
為了明天繼續精神飽滿
已經和衣席地
拖著此起彼伏的鼾
這一晚,在津南
我們不孤單
窗外月光如水
夜空寧靜深邃
皓月清輝之下
是我們要守護的萬家燈盞
這一晚,在津南
大家不孤單
呼嘯的北風宣示冬夜嚴寒
但是冬天已經過半
春天就在不遠
迎著勝利的曙光
這一戰,在津南
我們以勇敢
保萬家平安
2.地災技術中心篇——彼此信任,默默堅守,同心抗疫、邁向勝利
1月14日,隨著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控指揮部一聲令下,地災技術中心樊勇軍、揭義堅、班永表、周書憲、許志剛、肖風義6名同志成為市規劃資源局津南區抗疫志愿隊的一員,火速馳援津南區防疫工作。接到命令后,他們沒有絲毫的遲疑,部門報備、交接工作、通知家人、準備物品、集合待命,這么多的工作環節,僅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全部完成。此時此刻,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支援津南防疫、保衛天津安全”。
6名同志均是中心的骨干力量,在部門內擔負著重要的工作,他們深入津南支援防疫對中心的各項工作影響巨大。樊勇軍同志是中心的總工程師,全面負責中心的科技創新、質量管控、安全生產等工作,奔赴津南前正在謀劃中心2022年的各項管理工作。肖鳳義同志作為巖土四公司的項目經理,連續兩年主持地鐵6號線上蓋項目——天閱海河。下沉前正在積極與建設方協商,推進項目結算,加快資金回籠。這次支援津南的任務,對中心的巖土二公司沖擊最大,揭義堅、班永表、周書憲、許志剛4名同志均來自該公司。揭義堅、班永表2名同志既是分公司班子成員,也是一線項目經理,負責著分公司內外各個重要管理環節。周書憲、許志剛2名同志,作為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負責著工程后期資料的梳理提交,項目工作量的統計確認,竣工資料的整理歸檔。
面對困境,中心沒有退縮,迎難而上,腳踏實地的做好各項工作。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下沉就是命令,中心堅決執行;離崗確是損失,中心努力彌補;后方定是保障,中心全力支持。你們的崗位我們會盡力填補,你們的家庭,我們會用心照顧,你們的需求我們會全力滿足。你們付出的辛苦,我們看得到;我們做出的承諾,你們也將在勝利凱旋的時候感受到。
匆忙踏上征途,前方長路漫漫,防疫一線的艱辛付出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默默的堅守,奮戰到勝利的一刻,陰霾終會散去,光明終將屬于我們。請你們放心在前方參戰,我們是你們堅強的后盾,我們大家將共同奮進,努力實現雙戰雙贏任務目標,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聽黨指揮、請黨放心”的意志和決心。讓我們共同努力、同心抗疫、攜手奮進,扎實在2022年開好新局。我們一顆心,我們一定贏!
3.巖土工程中心篇
1月14日,我公司王立友、劉運濤、任宇、許柏陽、李建顯五名黨員接到上級黨委通知,下沉津南區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李建顯雖為預備黨員,卻主動申請充當小隊長,凡事都沖鋒在前。任宇接到通知后不曾猶豫片刻,立即前往,甚至沒有帶任何生活必需品。許柏陽作為項目負責人,工作事務繁忙,接到任務后根本來不及交接,在津南抗疫的空閑時間通過電話安排工作。劉運濤,其愛人自疫情爆發以來始終在一線做志愿服務,由于連日勞累已經病倒,他接到任務后沒有怨言,將家中小孩托付鄰居,毅然前往。王立友家中有兩位老人,兩名小孩,最小的只有三歲;自古忠孝難兩全,他接到任務后仍義無反顧的前往一線;其愛人作為醫護人員不日也將前往一線。在他們心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1月15日早晨五點,他們早早集合來到辛莊鎮暖山社區,負責第五輪核酸篩查、上門配送物資等工作。在核酸檢測現場,他們認真維持現場秩序,細心引導、解答居民疑問,挨家挨戶通知做到不留遺漏。在物資配送方面,他們一次次充當著搬運工。大米一袋10斤,蔬菜一份20斤,為了提高運送效率,他們找來了超市購物推車,將愛心蔬菜一份一份地搬運到各家各戶的門口,真正實現了群眾不出門,物資送上門。在這期間,他們始終穿著隔離服,戴著防護口罩與面罩。由于互相難以辨認,他們在隔離服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由于防護面罩會起霧影響視線,他們就用早已凍得麻木的雙手不斷的進行擦拭。由于搬運物資運動量較大,很多人被捂出了汗,冬天氣溫零下,風一吹極易生病,但他們已經無暇顧及。為了節省防疫物資,他們都盡量少喝水少上廁所。
他們在一線奮不顧身、不遺余力的抗疫行動還吸引了天津電視臺的拍攝,劉運濤作為幾人中的代表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作為地礦系統的黨員,下沉抗疫一線是黨員的光榮,更是黨的信任,我們要盡快熟悉工作,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
這只是他們的一天,明天他們又不知會前往何處。等待他們的雖充滿未知,但心卻無比堅定。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爭取早日打敗疫情,凱旋而歸。
4.地質地信中心篇——眾志成城抗疫情 迎難而上顯擔當
1月14日,地質地信中心黨員李國慶、于向吉、彭永明積極響應市委組織部號召,在規資局、地礦局及隊黨委的組織下,奔赴津南抗疫一線,全力以赴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在接到下沉津南支援抗疫任務后,他們顧不上做太多準備,聞令而動,快速集結,隨隊奔赴戰疫一線。李國慶,兩個孩子的爸爸,小女兒只有幾個月大,家里正需要人照顧,接到任務后顧不上與妻子孩子做過多交代,接孩子姥姥過來后毅然啟程奔赴單位集合。彭永明,接到任務時正在居家辦公,他沒有絲毫遲疑,收拾了簡單的行李,立馬來單位進行工作交接,為了不耽誤集合時間,在集結的路上繼續電話交接工作。于向吉,多日來一直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已經比較疲憊,接到任務后也是沒有任何怨言,勇毅前行奔赴津南馳援一線。生死較量不畏懼、艱難萬險不退縮,疫情面前,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向險而行,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用堅實的肩膀挑起了責任和擔當。
15日凌晨四點,同志們星夜奔赴重點地區津南區辛莊鎮明郡社區,化身一個個“大白”,承擔核酸篩查任務;16日,前往辛莊鎮汀蘭花園,對封控居民上門進行核酸檢測。他們逐層篩查,耐心細致地做好每一次采樣,確保不落一戶,當完成檢測歸來已是凌晨兩點;17日,在經過簡單休整后,下午立即奔赴咸水沽鎮誠信里,為700余戶隔離居民安裝門禁。他們對每個住戶耐心解釋,講解封控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完成任務后直至深夜方返回駐地。
這是他們日常的抗疫工作,不計辛勞、不畏艱險,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搏斗。雖然抗疫一線生活住宿條件艱苦,工作任務艱巨,但絲毫阻擋不他們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地質地信中心也將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期盼他們平安順利安全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