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瓊,生卒年月不詳,字珍之,長樂郡武強(今河北武強)人,南北朝時期官員。蘇瓊在北朝歷任長流參軍、刑獄參軍、南清河郡太守、司直、廷尉正、三公郎中、大理寺卿、徐州行臺左丞、代理徐州刺史、博陵郡太守等職,他為官一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憂國恤民,甚有政聲,尤以“懸瓜太守”享譽千秋。據《北史·蘇瓊列傳》記載,親朋好友請托蘇瓊幫忙辦私事的信件,他連信封都不拆,便吩咐屬吏盡快毀掉。
其時,不法僧侶勾結貪官污吏欺壓百姓,虐民謀利,成為社會一大禍害,百姓不堪其苦。和尚道研是濟州的沙門統(統監僧尼事務的僧官),靠坑害百姓坐擁巨額財產,富甲一方。他在當地放了許多債,買通官府,常請郡縣官吏幫他催債收利,官吏們也非常樂意做這種權錢交易的營生,與道研狼狽為奸,合伙兒盤剝百姓。蘇瓊就任南清河郡太守后,道研仍想故伎重演,頻繁上門“拜訪”蘇瓊。蘇瓊早就洞悉道研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他每來求見,蘇瓊都同他大談佛法,態度十分恭敬地向道研詢問佛教經義,道研雖為催債事宜來了數次,但無從開口談起此事。于是,道研每每乘興而來,敗興而去,始終不能達到目的。道研的弟子感到奇怪,問他個中緣由,道研說:“每見府君,徑將我入青云間,何由得論地上事?!泵看我姷教K府君,他就直接把我捧到青云之中,哪有機會談論地上的俗事?久而久之,道研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打算,與弟子返回后便焚燒了債券。
樂陵太守趙潁,為南清河郡人,80多歲休致回到老家。趙潁久聞蘇瓊在南清河郡的官德政聲,非常仰慕,他知道蘇瓊為官清廉自守,不會收禮,便從園圃中摘了兩只瓜,親自送去,借以表達自己的心意。蘇瓊自然不肯收,經三番五次推讓后,趙潁依然態度堅決,不肯罷休,竭力請求蘇瓊收下。面對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固執與堅請,蘇瓊第一次感到詞窮和無奈,不得不違心地將兩只瓜收下。趙潁如釋重負,道謝告辭。送走趙潁,蘇瓊卻犯了難:難道真要為這兩只瓜而放棄做人為官的底線嗎?他忽然靈機一動,吩咐左右將瓜懸掛在郡府議事堂的屋梁上。
家人不解,勸蘇瓊說,“這是何必,以后不再這般便是?!碧K瓊正色回答,“安有初樂為而復禁者?”世上哪有第一次樂意做而后再禁止的事情呢?
蘇瓊素以為政清廉聞名遐邇,“收瓜事件”隨之引起軒然大波?!疤K瓊接受了趙潁饋贈的兩只瓜”這一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在南清河郡傳播開來,人們也紛紛采摘些新鮮瓜果,急匆匆地送來。來到郡府一打聽,才知道趙潁送的瓜依然懸掛在議事堂的屋梁上,便愧然離去。從此,蘇瓊“懸瓜太守”的雅號不脛而走。
隋朝初年,蘇瓊去世?!侗笔贰ぬK瓊列傳》評價他:“在郡六年,人庶懷之,遂無一人經州。前后四表,列為尤最。遭憂解職,故人贈遺,一無所受?!?/p>
“漢有羊續懸魚,又聞蘇瓊懸瓜。吏民攜禮倚門窺,一瞥懸瓜撒丫。決訟斷獄如神,恤民踔厲風發?;菡屣L紹召杜,造福黎庶萬家。”蘇瓊出生在社會風氣腐化墮落、官場文化沒落腐朽的南北朝時期,但他在為官期間能出淤泥而不染,兀然鶴立于亂世之上。他的清廉自守節操、他的憂國憂民情懷為他贏得了“懸瓜太守”“斷決無疑蘇珍之”等身后美名,并最終以一代清風撲面的治世能臣而永載史冊。(轉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