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出自《晏子春秋》,意為謙恭而不失禮儀,勞累而不失廉潔。它對我們的啟示是,人生在世,要時刻注重個人修養,對待工作盡心竭力的同時,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潔。
漢代賈誼在《治安策》中有云:“公耳忘私,利不茍就”。意思是,為官要為了公眾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處不隨便追求。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之志,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境界,再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大凡清官廉吏,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做到克己奉公,講大我不講小我,講奉獻不講私利,講犧牲不講索取。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泵鞔识Y在《官箴》中的這段話,為后世廣為稱道。明代于謙60歲壽辰時,送禮的人絡繹不絕,于是叮囑管家一概不收。面對他人質疑,他寫道:“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绷谎载殻诓坏揽?。清代于成龍為官20余年政績卓著,去世后“綈袍一襲、靴帶二事,瓦甕中粗米數斛、鹽豉數器而已”,別無余財,鄉親們為之痛哭流涕。因此,立德修身、為政用權、干事創業,既要尚勤,更要崇廉。
縱覽古今,凡是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為官從政廉潔奉公,皆能為百姓所稱頌?!安荒萌罕娨会樢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們黨依靠鐵的紀律,贏得了群眾的口碑。陳云同志認為共產黨人是“為人民當差的”,任何功勞“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黨的領導,第三才輪到個人”;焦裕祿心中只有“民利”,兢兢業業做事,從不考慮個人名利;錢學森堅決不同意為他塑像和立功德碑,世人稱他“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他們那種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境界,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檢驗自己、躬身踐行。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黨員干部卻把功勞當成奢靡享樂的借口,導致最終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的認為工作“白加黑”勞苦功高,在物質上“找補”一下無可厚非;有的認為自身業績突出,覺得“收一點”“撈一把”心安理得;有的擔任領導職務后,把過往功勞當作任性妄為的資本……凡此種種,皆是要不得的思想。黨員干部要始終心懷理想、手握戒尺,摒棄“付出了就該享受”“沒有功勞有苦勞”的念頭,不為物欲所惑、不為奢靡所誘、不為世風所染。
瘁而不失廉,少些“伸手享受”,多些“挺膺擔當”。作為黨員領導干部,須明白,為民服務、履職盡責是本分,務實清廉、兩袖清風是本色,不為功名利祿所縛、不為金錢欲望所俘,方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轉自中國紀檢監察報)